十大配资平台_在线配资开户_炒股配资服务

股票配资10万一年利息多少 【健康知识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知识库》(2024年版)第五部分:重点人群健康素养

发布日期:2024-09-03 07:53    点击次数:56

股票配资10万一年利息多少 【健康知识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知识库》(2024年版)第五部分:重点人群健康素养

安踏主品牌24Q2同比实现高单位数增长,大货和儿童分别实现高单位数和中单位数增长,环比提速。线下同比中单位数增长,电商同比增长20-25%。24H1主品牌同比增长中单位数(接近高单位数)。年初至今目标完成率为100%。库存和折扣保持良好,库销比维持在5以下,整体折扣环比改善1pp。

医药股早盘再度走高,科伦博泰生物-B(06990)上涨8.37%,报154.10港元;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上涨5.22%,报10.08港元;再鼎医药(09688)上涨4.18%,报13.96港元;诺诚健华(09969)上涨4.78%,报5.04港元。

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万盛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推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知识库》(2024年版),让健康知识伴你同行。

第五部分 重点人群健康素养

(共125条)

一、女性健康(32条)

1.【婚前保健】婚前保健是促进生殖健康、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婚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婚前保健可以发现影响婚育的疾病,并获得婚育指导,不同于常规的健康体检。准备结婚的男女在婚姻登记前,应接受婚前保健,包括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医学检查以及婚前卫生咨询。

2.【科学备孕】准备怀孕的女性应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远离毒品和成瘾性药品,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提倡适龄生育,避免高龄妊娠。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服用0.4mg叶酸或含0.4mg叶酸的复合维生素,至少服用到怀孕后3个月,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风险。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的夫妇双方应当在婚前或孕前接受地贫筛查。

3.【孕前检查】准备怀孕的夫妇应到当地定点机构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可能影响孕育的风险因素和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家族成员中有遗传性疾病患者、分娩过出生缺陷儿、有反复流产或死胎等不良孕产史的,应当到医疗机构接受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准备怀孕女性如患有慢性病、传染性疾病等,应当积极治疗,待疾病治愈或病情稳定后再备孕。

4.【孕早期注意事项】怀孕早期的妇女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异常等消化系统症状,属于早孕反应。孕妇应戒烟、禁酒,并远离吸烟环境;避免密切接触宠物;避免接触汞、苯、放射线、铅、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

5.【孕期检查】孕妇在整个孕期应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监测孕妇和胎儿健康状况。首次检查应在孕早期进行。孕期及早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以预防疾病母婴传播。孕妇应定期监测血压,血压在140/90mmHg及以上时应及时就医。

6.【产前筛查】孕妇应当在孕12-22周到医疗机构知情选择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35岁以上的孕妇应当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产前诊断。超声产前筛查应当在孕16~24周进行,最佳筛查时间是孕20~24周。如超声筛查提示有胎儿结构异常,应当及时到具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需要强调的是,无创DNA检测仅是一种产前筛查方法,不能替代产前诊断,检测结果高风险者,应及时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及后续遗传咨询。

7.【孕期营养】孕妇要合理营养,适当增加牛奶、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孕晚期宜少食多餐。孕妇应保持体重适宜增长,应根据孕前或孕早期体重指数(BMI)进行管理。

8.【孕期补钙、铁】孕妇容易出现钙缺乏和铁缺乏,应常吃富含钙、铁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铁剂和维生素C。

9.【计数胎动】大部分孕妇从孕20周左右能感觉到胎动。28周后胎动≥10次/2小时,应每天计数胎动,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

10.【孕期需就医的情况】孕妇患病应主动就诊,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勿自行用药。孕妇一旦出现头晕、头疼、视物不清、心慌、气短、腹痛、阴道出血和流水、胎动异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11.【临产】怀孕满37周的孕妇,如出现规律性的腹痛或阴道流水,应尽快到医院分娩。阴道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对母婴损伤最小,应避免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12.【住院分娩】住院分娩是母婴安全最好的保障,所有孕产妇都应住院分娩。产妇分娩后应尽早下床活动,适宜活动和锻炼,促进产后康复。

13.【产妇卫生保健】产妇应每天清洗外阴,保持个人卫生。若恶露异味、颜色污浊、带有块状物,应及时就医。产妇饮食应少食多餐,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

14.【母乳喂养保健】产妇应学会母乳喂养技巧。做好乳房护理,出现乳汁不足或淤积、乳头皲裂等问题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就医。提倡持续母乳喂养,婴儿不满1周岁的女职工在工作时间内可享受哺乳假。

15.【产后情绪不良】由于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部分产妇会出现短暂的产后情绪不良,家庭成员应关心、体贴产妇,必要时及时就医。

16.【产后保健】产后6~8周、恶露干净,生殖系统已经恢复正常后可恢复性生活,但同时应注意避孕。产妇在出院后1周内和产后28天可各享受1次免费产后访视。产后42天应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

17.【妇女保健】良好的卫生习惯、安全性行为是预防女性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女性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出血、腹痛等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疗保健机构就诊。

18.【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防治】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男女性均可能通过性行为传染给性伴侣,因此性伴侣应关注病情或根据医嘱同时治疗。

19.【妇女病筛查】育龄期妇女应定期接受妇女常见病筛查检查,及早发现宫颈癌、乳腺癌和生殖道感染等疾病。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如发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避孕】育龄夫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知情选择适宜的避孕方法。妇女一旦发生意外妊娠,应到正规医院就医。女性在流产后及分娩后都应及时落实避孕措施,以避免反复多次的人工流产对妇女身体造成伤害。

21.【再次受孕】流产后需等待6个月后考虑受孕,分娩后应间隔24个月考虑受孕。

22.【更年期时间】更年期是妇女的一个生理过渡期,一般在40~60岁期间,此期最突出的表现是绝经。更年期妇女要有意识地丰富生活内容,保持健康心态,适当保持性生活。更年期妇女应继续避孕,直至确诊绝经。

23.【更年期症状】更年期妇女可能会出现潮热、出汗、心慌、易哭泣、激动、头昏、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应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如果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应就医。

24.【更年期的危害】更年期女性可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而易患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以及阴道炎、尿道炎等,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防治。更年期症状严重的妇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性激素药物、中医药等治疗。

25.【更年期保健】更年期女性要坚持规律生活,睡眠充足,每周身体活动5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量不宜过大。饮食要清淡,应在膳食中添加豆类食物。

26.【更年期保健】更年期女性至少每年做1次全面体检,其中应包含妇科检查、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更年期女性易出现尿失禁,应经常练习提肛肌,增强盆底肌肉功能。

27.【不孕不育指导】适龄婚育,降低不孕不育发生。年龄是影响生育能力的关键因素,适龄婚育更容易受孕。女性在30岁后生育能力呈下降趋势,35岁以后生育能力迅速下降,男性40岁以后生育能力开始下降。

28.【不孕不育指导】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受孕。长期的焦虑、抑郁或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生育意愿和性生活和谐,也会影响女性激素分泌甚至卵巢正常排卵,导致不孕不育发生。计划怀孕的夫妻应保持心情舒畅和心理健康,减少精神压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29.【不孕不育指导】不孕不育夫妻双方应共同就诊,接受正规治疗。不孕不育病因复杂,夫妻双方应积极寻找病因,共同到医疗机构就诊。

30.【不孕不育指导】促排卵药物、促生精药物以及激素类药物滥用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必须在专科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应用。

31.【不孕不育指导】不孕不育治疗手段多样,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中西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疏导等综合手段可以使80%~90%的患者获得妊娠,仅有少部分患者需要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32.【不孕不育指导】买卖卵子、代孕等行为严重损害女性健康权益,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践踏伦理道德底线,属于违法行为,应自觉抵制相关行为。

二、儿童青少年健康(41条)

1.【新生儿生长情况】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一般为2500~4000克,新生儿满月时,体重增加600克以上、身长增加2.5厘米以上为正常。新生儿一般出生后2~3天会出现生理性黄疸,7~10天消退。如果黄疸出现过早或逐渐加深,要及时就医。

2.【新生儿母乳喂养】母乳是0~6个月婴儿的最佳食物和饮料,在此期间不需要添加其他食物和水。新生儿出生后应在1小时内尽早实施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3.【新生儿母乳喂养】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病物质,有助于预防新生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哺乳时抱新生儿的四个要点为:新生儿的头和身体保持一条直线,身体贴近母亲,鼻尖对着乳头,张大口含接大部分乳晕。

4.【新生儿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母乳不足时,更应增加喂哺次数。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从出生后数日开始每天应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早产儿每天应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正常足月新生儿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

5.【新生儿保健】要注意给新生儿保暖,体温保持在36℃~37℃,居室定时通风。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生长和发育,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一般为16~20个小时。

6.【新生儿保健】新生儿有视、听、触等感觉,可通过母婴间皮肤接触、回应性的表情和语言交流以及利用颜色鲜艳、可发声的玩具等对新生儿进行感知觉刺激。

7.【新生儿保健】新生儿皮肤娇嫩,擦洗时要轻柔,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和干燥,选用柔软的棉质衣物。新生儿如出现体温异常、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呼吸急促、腹泻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8.【新生儿筛查】新生儿出生后应接受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及满月时,可各享受1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

9.【婴儿生长情况】儿童12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身长约75厘米,头围约46厘米,胸围约等于头围。婴儿乳牙一般4~10月龄萌出,每日喂奶后家长要给婴儿进行口腔清洁。

10.【婴儿辅食】婴儿6个月时应及时添加泥糊状食物,首先是强化铁的谷类或肉类等富含铁的食物。遵循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由细到粗、少糖无盐的原则。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24个月及以上。

11.【婴儿习惯养成】7~9月龄婴儿开始学习固体食物的咀嚼、吞咽技能,学习抓食;10~12月龄学习用杯饮、用勺自喂。养育人应耐心喂养,鼓励进食,但绝不强迫喂养。

12.【婴儿保健】应带婴儿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通过抚触、做操等形式,促进婴儿身体活动。婴儿出生后即可练习俯卧抬头,6个月后开始练习爬行,家长应敏感把握婴儿需求,及时提供回应性照护。通过与婴儿交流与玩耍,促进婴儿发育。

13.【婴儿保健】婴儿出现吃奶差、发热、咳嗽或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婴儿发生腹泻,不需要禁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补充体液,避免发生脱水。婴儿应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以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

14.【婴儿筛查】婴儿3、6、8、12月龄时可各享受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和咨询指导,6~8个月时接受血常规检查。

15.【婴幼儿体格生长】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应从感知觉、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适应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生长监测图是监测婴幼儿体格生长状况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体格生长偏移。

16.【幼儿生长情况】幼儿24月龄时体重约12千克,身高约85厘米,牙齿约16颗。30月龄时乳牙出齐。36月龄时体重约14千克,身高约95厘米。

17.【幼儿膳食】幼儿膳食逐渐趋于家庭饮食,但食物应体积较小,品种多样,口味清淡。三次正餐两次加餐营养合理分配。幼儿食物中,每天都应包括肉、蛋、奶,注意预防维生素D缺乏。

18.【幼儿膳食】鼓励幼儿自己用勺吃饭,按时进餐,控制零食,少吃高糖、高脂和高盐食品。鼓励喝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儿童应养成饭后漱口,早晚由家长使用含氟牙膏给儿童刷牙的口腔卫生习惯。

19.【幼儿运动】幼儿练习手的抓握动作和手眼协调操作物体,可促进神经行为发育。幼儿一般15~18月龄可独立行走,18~21月龄可上台阶,24~30月龄能跑跳,同伴间交往明显增多。

20.【幼儿语言】2~3岁是幼儿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要多给幼儿看画报、讲故事、教儿歌,鼓励幼儿多说话、多回答问题。

21.【幼儿保健】幼儿出现咳嗽时,应数1分钟呼吸次数,若多于40次,应及时就医。幼儿发热时体温超过38.5℃,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22.【幼儿习惯养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幼儿肠道感染的关键,要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

23.【幼儿防意外伤害】儿童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家长要注意预防烧烫伤、溺水、跌落、窒息和交通事故等伤害。

24.【幼儿筛查】幼儿18、24、30、36月龄时可各享受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和咨询指导,18、30月龄时分别至少查一次血常规。继续完成预防接种。

25.【学龄前儿童生长情况】3~6岁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趋于稳定,每年体重约增加2千克,身高约增加5~7厘米。学龄前儿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体格检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视力筛查、健康指导、健康问题处理等服务内容。

26.【学龄前儿童膳食】学龄前期儿童食物要多样化,定时进餐,不挑食,少吃零食、甜食和冷饮。保证学龄前儿童规律、充足的睡眠和户外活动。每天保证3小时运动时间,其中户外活动时间应达到2小时。

27.【学龄前儿童眼卫生】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28.【学龄前儿童眼卫生】儿童应从新生儿期开始眼病筛查及视力评估,24月龄开始屈光筛查。生长过程中,要注意预防眼病与眼外伤。

29.【学龄前儿童习惯养成】要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入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要训练学龄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0.【学龄期儿童生长情况】学龄期儿童在进入青春期前,体重每年约增加2千克,身高约增加5~7厘米。注意加强营养,平衡膳食,保证早餐的质量,选择奶类、坚果、果蔬等健康零食,少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

31.【学龄期儿童生长情况】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学龄期儿童每天应保证1小时的体育锻炼。儿童应做到饭后漱口、睡前刷牙、少吃甜食、定期口腔检查。

32.【学龄期儿童眼卫生】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坚持正确做眼保健操。每年进行视力检查,发现视力异常,及时就医。

33.【青春期发育】青春期逐渐出现第二性征,女性包括乳房发育、阴毛、腋毛。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生殖功能发育的重要标志,初潮年龄一般在11~16岁。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月经期更应注意每天清洗外阴,及时更换卫生用品。

34.【青春期发育】青春期逐渐出现第二性征,男性包括胡须、腋毛、阴毛,喉结和变声;遗精是男性青春期生殖功能发育的重要标志,是正常生理现象,首次遗精一般发生于12~18岁,每月1~2次遗精属正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35.【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是青少年性意识萌发阶段,出现性冲动、性幻想等性心理表现是正常的。无节制地自慰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健康。

36.【青春期性教育】青少年如果被迫发生性关系,一定要及时告知父母或老师,以寻求保护和帮助。

37.【青春期膳食】青少年膳食应均衡多样,营养丰富,避免暴饮暴食或盲目节食。应经常吃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预防贫血。

38.【青春期运动】青少年应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包括哑铃、杠铃、引体向上等抗阻力运动和游泳、跑步等骨质增强型运动。

39.【青春期心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烦恼,要学会自我调适及与他人沟通。如果影响学习生活,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与辅导。

40.【青春期网瘾】青少年要正确认识和应用网络,避免诱惑。一旦出现沉迷网络的倾向应采取措施自我调适。发现网络成瘾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避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41.【青春期眼卫生】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用眼卫生,坚持正确做眼保健操,应尽可能减少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每年进行视力检查。

三、老年人健康(43条)

1.【老龄观】老年人要积极认识老龄化和衰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学习自我监护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对于中晚期疾病以维持功能为主。

2.【老年人膳食】老年人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杂豆类及薯类(粗细搭配),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以及坚果类等,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

3.【老年人饮食习惯】建议老年人坚持“三餐两点”,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午餐约40%,晚餐约30%,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

4.【老年人运动】老年人要适度运动,循序渐进。最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游泳、舞蹈、太极拳等。上午10~11点和下午3~5点为最佳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为宜。

5.【老年人戒烟限酒】老年人要及早戒烟,限量饮酒。戒烟越早越好。如饮酒,应当限量,避免饮用45度以上烈性酒,切忌酗酒。

6.【老年人睡眠】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睡眠。每天最好午休1小时左右。如果长期入睡困难或有严重的打鼾并呼吸暂停者,应当及时就医。如使用安眠药,请遵医嘱。

7.【老年人血压监测】老年人要定期监测血压,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测前应当休息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吸烟、憋尿。每次测量两遍,间隔1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

8.【老年人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自测血压3次(早、中、晚各1次)。清晨血压是全天血压波动最高的时段,防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同时应当避免血压过低,特别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低血压。

9.【老年人血糖监测】老年人要定期监测血糖。血糖正常老年人应该每1~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

10.【老年人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每周至少监测1~2次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当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0%~7.5%即可。

11.【老年人血管病预防】预防老年人血管疾病。应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控制油脂、盐分的过量摄入,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睡眠,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12.【老年人脑卒中】老年人要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及早送医。一旦发觉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偏盲,语言不利,眩晕伴恶心、呕吐,复视等症状,必须拨打“120”,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13.【老年人视听保健】老年人要重视视听功能下降。避免随便挖耳;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的适应证。听力下降严重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检查,必要时佩戴助听器。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下降及时就诊。

14.【老年人口腔保健】老年人要重视口腔保健。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合理使用牙线或牙签;每隔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及时修补龋齿孔洞;及时镶补缺失牙齿,尽早恢复咀嚼功能。

15.【老年人防跌倒】老年人要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平时应当保持适度运动,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避免单独外出和拥挤环境,室内规则摆放物品,增加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及平整。

16.【老年人防跌倒】老年人要注意预防跌倒。增强防跌意识,学习防跌常识,参加跌倒风险评估,积极干预风险因素。

17.【老年人跌倒应对】如果老年人跌倒,经尝试后自己无法起身,勿强行站起;可以通过大声呼喊,打电话,敲打房门、地板、管道等物品发出声音求助,但要注意保持体力。在等待救助期间,可用垫子、衣物、床单等保暖。

18.【老年人跌倒应对】如老年人跌倒,伤势不重可自己站起,首先应先将身体变为俯卧位,利用身边的支撑物慢慢起身,起身后先休息片刻,部分恢复体力后再寻求救援或治疗。跌倒后应告知家人和医务人员,根据情况进一步检查。

19.【老年人跌倒应对】如发现老年人跌倒,施救者应先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在确保老年人和救助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助。救助时首先判断老年人的意识、呼吸、有无骨折、大出血等伤情,避免因盲目扶起伤者而加重损伤。

20.【老年人跌倒应对】发现老年人跌倒时,不能猛烈晃动伤者,注意给老年人保暖。受伤的老年人如意识不清,请立即帮助拨打急救电话;如老年人意识清醒,可给予安抚、宽慰等心理支持。

21.【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应均衡饮食,选择适量蛋白质、富含钙、低盐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坚果、蛋类等。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骨密度检测,及早发现骨质疏松。避免吸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天气条件允许时,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22.【老年人骨健康】老年人要预防骨关节疾病和骨质疏松症。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过量体育锻炼,尽量少下楼梯,控制体重以减轻下肢关节压力。

23.【老年人骨健康】老年人保持骨骼健康状态,要增加日晒时间。提倡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通过步行或慢跑等适度运动提高骨强度。

24.【老年人骨骼肌肉功能】老年人要注意改善骨骼肌肉功能。鼓励户外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平衡力、耐力、灵活性和肌肉强度。

25.【老年人预防压力性尿失禁】老年人要预防压力性尿失禁。注意改变使腹压增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如长期站立、蹲位、负重、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

26.【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要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自我疏导。一旦出现失眠、头痛、心情压抑、提不起精神,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或体重下降等抑郁症早期症状,要及时就诊,请医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27.【老年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要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该病多起病于65岁后,主要表现为持续进行性的记忆、语言、视空间障碍及人格改变。老年人一旦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近事遗忘突出等症状,要及早就诊。

28.【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知晓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包括很快忘掉刚刚发生的事;完成原本熟悉的事务变得困难;对所处的时间、地点判断混乱;说话、书写困难;不爱社交,对原来的爱好失去兴趣;性格或行为出现变化等。

29.【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老年人若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家人应及时陪同到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记忆门诊或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30.【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要积极治疗。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可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照护人员负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感官刺激、身体和智能锻炼、音乐疗法、环境疗法等。

31.【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照护】如家中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要做好家庭照护。家人掌握沟通技巧、照护技能以及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

32.【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照护】在照顾阿尔茨海默病日常生活中,家人要做到协助而不包办,有助于维持患者现有功能。应当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佩戴防走失设备,预防伤害,防止走失。

33.【老年人合理用药】老年人要注意合理用药。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和药师用药指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避免重复用药、多重用药。不滥用抗生素、镇静睡眠药、麻醉药、消炎止痛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等。

34.【老年人合理用药】老年人要掌握科学就医合理用药知识,不轻易采用“秘方”“偏方”“验方”“新药”“洋药”等。用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要暂时停药,及时就诊。

35.【老年人体检】老年人要定期体检。每年至少做1次体检,积极参与由政府和大型医院等组织的普查,高度重视异常肿块、肠腔出血、体重减轻等癌症早期危险信号。辖区内常住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可在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受一次免费的健康管理服务。

36.【老年人体检】老年人一旦在体检中发现癌症早期危险信号和指标异常,应当去正规医院就诊,发现癌症要去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早发现、早干预慢性疾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疾病风险。

37.【老年人外出】老年人要外出随身携带健康应急卡。卡上注明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属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患有哪些疾病,可能会发生何种情况及就地进行简单急救要点,必要时注明请求联系车辆、护送医院等事项。

38.【老年人社会参与】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生殖健康,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39.【老年人预防接种】老年人要注意进行预防接种。建议老年人定期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流感流行季前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

40.【老年人疾病管理】老年人要学会管理老年常见疾病及老年综合征。定期体检,管理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早期发现和干预心脑血管病、骨关节病、慢阻肺等老年常见疾病和老年综合征。

41.【老年人康复】老年人要注意避免绝对静养。提倡老年人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受伤和术后的绝对静养造成的“废用综合征”。

42.【老年人康复】老年人要重视功能康复。重视康复治疗与训练,合理配置和使用辅具,使之起到改善和代偿功能的作用。

43.【失能】早期识别失能高危人群。高龄、新近出院或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应当接受老年综合评估服务,有明显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要尽早就诊。

四、职业健康(9条)

1.【宣贯《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基本法律。《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预防、治疗和职业病病人待遇保障等各环节作出了法律规定。

2.【职业致病因素】职业病的致病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者所患疾病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发生;二是在职业活动中接触了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3.【职业病预防】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减轻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

4.【职业病责任主体】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应认真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病人救治,规范用工行为等主体责任,依法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5.【职业病责任主体】用人单位有义务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劳动者也有学习和掌握相关职业卫生知识的义务。

6.【职业人群防护】劳动者应当提高职业病防护意识,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7.【职业人群防护】劳动者应了解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并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

8.【职业病患者保护】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9.【职业病患者保护】用人单位已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患者,可向地方政府医疗保障、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措施,使职业病患者获得医疗救治。

来源|公共卫生科编辑|刘国珍

校审|吕文义审核|张 勇股票配资10万一年利息多少

婴儿幼儿老年人新生儿职业病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owered by 十大配资平台_在线配资开户_炒股配资服务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