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0-29 14:24 点击次数:102
华夏文明如何办理股票杠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传承四千年却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不同于巴比伦、印度、埃及、波斯甚至是古希腊,这些古老的文明不光是中断无数次,甚至连人种和民族都换了好几茬,不同的种族带来了不同的文明在这些古国的土地上层积。主要原因在于,其他的文明没有华夏文明独特的向心力和包容性。
华夏数千年历史,有着自己的文化向心力,这当中,有周礼为道德基础,以儒家思想为相关准则,再以大一统思想为骨骼,辅助以诸子百家为血肉,以统一的文字为经脉,形成了独特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历经无数代,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诸子百家,汉赋,魏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华夏文明不断在推陈出新,汲取养分,最终才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独特东方文明,然后以独特的包容性吸纳四方的种族加入,并且将所有加入的种族进行同化。
华夏文明
虽然华夏历经数千年而不朽,但是在华夏传承的历程中,也遇到过很多的磨难,不过华夏都顽强地反击出去了,最终实现了伟大的不朽。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在这几个文化传承的重要关口。
1、尊王攘夷
华夏文明的传承历史上,有过数次危机,其中最接近命悬一线的,则必然是西周末年到齐桓公崛起的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彼时的华夏,先是关中地区被犬戎攻破,迫使平王东迁,数百里周王室发祥之地只能任西北游牧民族横行。紧接着,狄人崛起,白狄、赤狄、长狄三大部落相继东迁,整个关中、山西、陕西与河北北部,遍布着狄族人的脚步。
赤狄入侵
狄族人中,以赤狄影响力最大,在春秋初年,居住在山西南部的赤狄因为被周王室和晋人逼迫,选择再次东迁,他们很快便翻越了太行山,来到了广袤的华北平原。赤狄人迅速在河北这片宽广的土地上崛起,自660年开始,赤狄东下太行“伐邢、灭卫”,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了黄河边上,也就是饮马黄河,窥视中原。
还有,北方的戎族也崛起了,山戎南下,不断吞并燕国的领土,也占据了华北平原大面积的土地。而此时,南方的楚国还没有服王化而习周礼,楚文王和楚成王两代君主统治的楚国,不断吞并周围小国,疆域直抵河南南部地区,锋芒威慑中原,周王室不敢轻易发声。而此时的情形,华夏文明只剩下河南山东一线,可谓是命悬一线。
尊王攘夷
而我们再来看此时的中原,也就山西南部的晋国和山东中部的齐国还有些潜力,其余列国如一盘散沙,诸如郑国、宋国等大国相互攻伐,周王室毫无权威,在当年被郑庄公打败后彻底失去了威信。如果长期以往,只待南蛮楚国和北方的赤狄、白狄积蓄力量,夹攻中原,则有亡国之祸,胜负未可知也。
好在华夏天降猛男,管仲和齐桓公二人,扶大厦之将倾,皆周王室于倒悬。管仲对齐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确定新的经济制度,大力发展农业和工商业,齐国经济实力数年间便崛起。然后打造了一支强悍的军队,同时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利用武力和政治双重手段号召列国一起,反击楚国和赤狄,最终恢复了卫国和邢国,北上击败了山戎,解救了燕国。然后南下与楚国争霸,迫使楚国服软,开始了华夏化的伟大进程。晋文公在齐桓公之后结果权杖,进一步打击戎狄,然后进一步打败了楚国,楚国正式走向了被华夏融合的关键之路。自此,华夏才算度过了这次历史大危机。
前秦汉化程度
2、苻坚推汉化
经历秦汉之后,华夏文明在汉末时期,因为战乱而礼崩乐坏,纲纪废弛。三国数十年来,在文化教育和传承上,显然用心不够。以至于汉学和周礼在民间出现了断层的情形,紧接着西晋短暂的统一之后,又掀起了八王之乱,而这次司马氏宗室之间的斗争,直接导致了衣冠南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十六国时代来临,匈奴、羯、氐、羌、鲜卑五胡相继入主中原。这当中,除了匈奴的刘渊、刘聪,以及氐族的苻坚之外,很少有深度学习过汉文化的皇帝。特别是羯族的后赵政权,石虎残暴统治,造成北方汉人急剧减少。之后鲜卑慕容氏入主中原,以极其高额的税收比例劳役着中原百姓,给当时的北方汉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华夏音乐礼仪
自汉末到十六国长达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华夏的礼仪和儒学教育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直到苻坚统治前秦时期开始,苻坚本身就出自于农耕民族氐族,所以对汉文化特别重视。
苻坚在关中地区推行汉文化教育,请出了多位隐居的老学者加强汉文化传承。苻坚最大的功绩,在于传承周礼和周音,礼仪和音乐是华夏文明最强的代表,其实经历了上百年战乱之后,礼仪和音乐早已经消亡殆尽,苻坚大兴学教育,开办课堂,重拾了这份信仰,中原才有了华夏正音。淝水之战后,东晋俘虏了一批前秦乐师,自此之后南朝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华夏礼仪和周音。
孝文帝南迁
又一次在月初,日本市场遭遇了“当头棒喝”……
在连续收到来自淡马锡的清盘呈请后,富力集团从万达手中收购而来的68间酒店及一幢写字楼被接管。
3、北魏孝文帝南迁、杨坚改制
南朝经历了刘义隆几次草草收场的北伐,和刘宋后期的几位瞎折腾的皇帝大肆屠杀宗室之后,直接导致了大面积领土丢失,南朝国力也随之被北朝所反超,自宋以后,南朝一代不如一代,最终被北朝吞并已经成为了必然。
而北魏乃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虽然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代已经推行了汉化,但是就汉化程度而言,远远达不到中原的标准。而北魏孝文帝,为了更好的汉化,决意跳出鲜卑贵族的舒适区,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强行推进汉化,同时移风易俗,加速了鲜卑和北方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另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苻坚称帝
而在北魏之后,东魏和西魏为了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进而达到穷兵黩武的状态,所以对朝廷进行了鲜卑化改造。西魏在与东魏的争斗中,逐渐崛起,先是拿下了巴蜀膏腴之地。北周改制之后,又在与北齐争斗中取得了先机,宇文邕时代便一举灭亡了北齐,统一了北方。此时的天下,只剩下江南一隅的南陈政权,北方完成一统已经成为必然。
而北周推行的是鲜卑化制度,如果任由北周发展下去,则将是对汉文化的一种巨大损失,而正在此时,杨坚通过政治手段,掌管了北周朝廷,随后正式取代了宇文氏,对北周进行了改制,建立了隋朝。然后杨坚对隋朝进行了汉文化改制,摒弃了鲜卑化,以华夏正统完成了国家统一。
完颜亮迁都燕京
4、完颜亮推动汉化
金国因为靖康之耻,在历史上被冠以残暴的名声,而且金国历代君主都相对比较平庸,一方面享受着北方汉人的供养,另一方面在推行汉化改革上都相对不够有力度,特别是金熙宗,汉化改革草草收场。
而完颜亮即位之后,为了完成大一统,再加上对华夏文明的向往,主动追求国家汉化,首先将国都迁到了北京,然后大兴改革,加强农业生产,鼓励农业,整顿吏政,厉行革新,完善财制,并大力推广汉化,改革了土地制度,增加了国库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
完颜亮的汉化改革具有很深的影响力,汉文化自此成为了中原的主流,为之后蒙元汉化做出了重要铺垫。
元朝尊汉制?
5、忽必烈坚持汉制、元顺帝修史
在宋金对峙的大关口,蒙古人崛起于草原,然后历经数十年击败了金国,入主中原,然后再耗时数十年,击败了南宋,成功统一了天下。这是华夏第一次被北方少数民族全范围统治。
而支撑蒙元的正统性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两个点,其一就是忽必烈坚持汉化,虽然汉化程度比较一般,但是至少保持了汉人最基本的生活习惯,朝廷也采用了儒家制度,维护大一统,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如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开创中国当代
省制之端。
另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元顺帝修史,元末名相脱脱,在元顺帝时期,决定开启对前朝的修史工程。要知道,修史乃是我国政权传承的重要标志,后一个朝代修前朝的史书,代表着一种继承。元顺帝修了宋史、金史、辽史,虽然这些史书质量相对一般,但是其影响力确实相当深远。
满清施行汉化
6、满清实行汉制
满清作为华夏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第二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大一统的朝代,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毕竟在满清之前,汉文化已经在中原根深蒂固,任何形式的统治者都已经无法影响华夏文明的传承,而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就只能被同化。
清朝在还未入关之时,便开始了大幅度汉化,重用范文程等重臣如何办理股票杠杆,建立起汉制朝廷。自努尔哈赤起,清朝的每一代帝王都重用汉臣,尊重汉文化,尊孔子,用儒学,以汉文化为重点与中心,进行统治。
中原华夏周礼楚国苻坚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